欢迎访问 吉康旅-查疾病_找药品_临床招募_基因检测健康科普的医疗资讯官方平台

400-008-1867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资讯

10岁主诉间断咳嗽6个月余,肺粘液表皮样癌

发布日期:2022-05-29 浏览次数:281

临床数据

男,10岁,主诉间歇性咳嗽6个多月。胸部 CT 显示右肺下叶肿块伴肺炎(图 1A)。内镜活检示:肺粘液表皮样癌,低级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示右下叶体积缩小,密度呈斑片状和结节状增加,代谢略有增加,提示右下叶肺不张和炎症。病灶,右下叶结节,代谢无异常,纵隔4、7区多发软组织结节,代谢轻度活跃。

表皮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21在检测范围内未见突变,在检测范围内未发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癌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K-ras基因的第12和13密码子为野生型。患者纵隔淋巴结多发转移(N2),病理分期ⅢA期,口服吉非替尼(半剂量)20天。复查胸部CT(图1B) , 右开胸, 右中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示右肺中下叶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充血, 未见明显肿瘤组织,无淋巴结转移(0/15)。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CT复查(图1C) ),患者无复发转移,无病生存。

胸腺癌 放射性食管炎_胸腺癌化疗_吉非替尼胸腺癌

讨论

肺粘液表皮样癌(PMEC)的发病率较低,占原发性肺肿瘤的0.1%~0.2%。韩等人。研究了5例病理证实的PMEC,发现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突变频率为40%(2/5),还报道了一名46岁的术后复发转移PMEC患者EGFR突变检测为野生型,但转移至肺和胸壁的肿瘤减少,经吉非替尼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该病例10岁男童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21位于内检测范围,未发现突变,术前病理分期联合PET-CT为IIIA期,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后胸部CT示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术后病理检查未见明显肿瘤组织,淋巴淋巴结为0/15。证实PMEC患者EGFR突变为野生型,但吉非替尼仍有效。

胸腺癌 放射性食管炎_胸腺癌化疗_吉非替尼胸腺癌

O'研究发现CREB---like 2(-)融合基因是PMEC的特征性表现,存在于38%~81%的PMEC中。体外实验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其机制可能与EGFR配体双调蛋白(EGFR-AREG)的上调有关。陈等人。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的MEC细胞系(唾液腺细胞系和肺细胞系H292)对EGFR-TKI高度敏感,验证细胞系中的融合基因可以上调EGFR-AREG。 EGFR-AREG信号异常激活是阳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因此吉非替尼治疗对EGFR野生型突变的PMEC患者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TKI有关.-融合基因与EGFR-AREG上调有关,从而抑制PEMC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综上所述,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联合手术切除是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对合适的患者进行临床筛查。具有 EGFR 突变的患者将受益于 EGFR-TKI 治疗。对于具有EFGR突变的野生型但表达-也可能是EG的,FR-TKI治疗的有效靶点,PMEC的分子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军、李寅、于永奎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年6月第3期)

胸腺癌 放射性食管炎_吉非替尼胸腺癌_胸腺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