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乙肝又称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乙肝主要由肝脏引起。“乙型肝炎”,即慢性乙型肝炎,引起了特别关注,因为它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的确,根据2006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我国60%和80%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目前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还缺乏,虽然长期服用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肝炎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使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手段。在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乙肝大国”。从1992年开始,乙肝疫苗接种被纳入中国免疫规划管理。截至2014年,中国约有9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近2400万人。据统计,2002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人口中,HBsAg阳性率不到0.96%,2013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中,HBsAg阳性率低至0.32%。现在,中国已经成功告别了“乙肝病毒高流行区”的行列。
可见,预防乙肝和接种乙肝疫苗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乙肝疫苗接种仍存在各种困惑。下面将参考2015年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18年的中国《美国肝病学会乙型肝炎指导意见:慢乙肝预防、诊断与治疗》来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感染的概率与感染时的年龄密切相关。普通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不高,不超过5%。5-15岁儿童青少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率在5%-10%左右,而5岁以下儿童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将增加到20%-30%,尤其是围产期感染,即母婴垂直传播,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概率将高达90%。
因此,给新生儿和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非常必要的方式,从目前的接种观察来看,也是非常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打3针。按照0、1、6的方案,即第一针后,在1个月、6个月注射第二针、第三针。新生儿第一剂乙肝疫苗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按照“助产士负责接种”的原则,医院生产的新生儿一般直接在我院接种。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抗体病毒吗?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没有固定时间。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所有成人和儿童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成人主要根据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判断,只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表面抗体阴性,就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当然是采用016的全程接种。如果有保护性抗体,则保护性抗体弱阳性。
这个时候就要做乙肝的加强疫苗了,当然接种一个月之后,需要对乙肝的五项进行复检,因为毕竟有少数人接种了疫苗却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要根据结果进行下一步。新生儿出生后,会打一针乙肝疫苗,一个月打第二针,六个月打第三针。
如果宝宝是足月,出生后12小时内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两次注射的肌肉注射部位不应在同一位置,乙肝疫苗第二次和第三次注射应分别在出生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注射。如果宝宝早产或出生体重低,但出生时生命体征稳定,也应在12小时内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并在出生后1、2、7个月分别注射第二、三、四剂乙肝疫苗。如果早产儿出生时生命体征不稳定,要等到宝宝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开始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有效时间可以维持三到五年左右。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的人的乙肝抗体寿命更长,有的人寿命更短。基本上注射乙肝疫苗五年后需要去医院检查。如检查未发现抗体,应再次注射乙肝疫苗增加抗体。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