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出现耐药:我该怎么办?
靶向治疗的出现被认为是肺癌治疗的里程碑事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可以显着延长患者的PFS(无进展生存期)。药物管理的变化也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旅行,从而改善了生活质量并减少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刘朴祥
增长最快的EGFR抑制剂已更新至第三代。奥希替尼作为代表药物,创造了EGFR-TKI历史上最长的中位PFS(18.9个月)和最长的中位OS(38.6个月),无疑是一个新的肺癌治疗史上的高峰。
但就目前的靶向药物而言,几乎肯定会出现耐药性,奥希替尼也不例外。
发表在《 of 》(下)的一篇综述详细讨论了奥希替尼耐药的机制,总结了目前奥希替尼耐药后的应对策略(以下简称“综述”)。今天就带你了解一下,奥希替尼耐药了怎么办?
四种不同类型的耐药性
EGFR-TKI耐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肿瘤进展。 《综述》将进展分为四种类型:缓慢进展或快速进展、寡进展或全身进展。不同类型的进展有不同的治疗选择。
进展缓慢:体内一处或多处病变进展非常缓慢。几厘米的肿瘤,半年只长出十分之几厘米。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继续使用奥希替尼。对于脑转移患者,如果进展时脑部病灶仍得到控制,可考虑化疗联合奥希替尼。回顾性数据表明,铂类化疗联合奥希替尼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单个或少数病灶的局部进展。例如,有新的骨转移,或小脑转移。可以考虑继续进行靶向治疗,同时对进展的局部区域加一点干预,比如骨转移的放疗和脑转移的伽玛刀。
快速进展:患者出现全身性、多发性、快速进展。这些疾病的进展最危险,预后最差。一般建议停用原靶向药物,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活检。根据活检的耐药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在奥希替尼耐药后,建议重新评估组织,包括下一代 DNA 测序 (NGS)、基于 RNA 的融合检测和用于 MET 扩增的 FISH(如果 NGS 不包括对拷贝数增益的评估)。如果组织不可用,则可以考虑循环肿瘤 DNA 分析(也称为液体活检),但液体活检不提供组织学,不如组织检测敏感,并且可能无法准确识别耐药机制西替尼。
奥希替尼对这些选项有抗药性
目前,奥希替尼的耐药机制主要分为四类:包括EGFR通路突变、旁路激活、组织学转化和不明原因的耐药机制。
EGFR通路突变:EGFR突变、减少或消失、EGFR扩增等
绕过激活:HER2和MET扩增、RAS-MAPK激活、PTEN缺失、激活突变等
组织学转化:小细胞肺癌转化、上皮-间质转化、大细胞肺癌和鳞状细胞转化等。
同时一线使用奥希替尼和二线使用奥希替尼的机制不同,耐药机制明确,出现问题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同奥希替尼治疗线的耐药机制比较
(9028#)
01
获得对 EGFR 通路的耐药性:
突变是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同样,突变也发生在第20外显子,抑制奥希替尼与EGFR的结合,从而抑制靶向药物的活性。研究发现有两种类型的突变,顺式和反式。
02
对于绕过激活:
在没有EGFR突变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有大量额外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如c?MET、HER2、FGFR等)发生突变或扩增的报道,旁路激活EGFR下游信号通路,引起EGFR-TKI耐药,因此第三代TKI可与旁路通路和下游通路的突变基因抑制剂联合产生新的治疗效果。
如MET抑制剂萨沃利替尼、Her2抑制剂阿法替尼、曲妥珠单抗? DM1,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研究表明,三代EGFR-TKI耐药后,对于MET扩增的患者,在96%的二线及以上奥希替尼进展患者和52%的脑转移患者的情况下,使用奥希替尼+有效率为 30%,PFS 为 5.4 个月。
联合治疗用于克服相关突变基因介导的耐药,可能是逆转TKI耐药的新策略。因此,也提醒患者奥希替尼耐药后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确定耐药机制后制定适当的用药策略。
03
对于组织学转化:
15%一线奥希替尼耐药患者发生组织学转化,即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转化后的小细胞肺癌与第一代TKI原EGFR突变相同仍然保留。
因此,对于小细胞肺癌转化引起的奥希替尼耐药患者,EP化疗仍是一种选择。
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奥希替尼耐药后中国肺癌患者的治疗现状。研究表明,奥希替尼耐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总生存期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周期(OS)更长。化疗仍然是局部转移患者不可错过的治疗方法。
04
其他治疗策略:
1、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治疗晚期疾病的又一突破。基于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EGFR突变患者很少采用免疫单一疗法,尽可能选择临床试验入组或化疗,尤其是PD-L1低表达患者。
但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不应错过免疫治疗。
该研究招募了 EGFR 和 ALK 突变阳性的患者。 2018年ESMO-ASIA会议进一步公布了本研究中EGFR突变患者的探索性分析结果,提示阿特珠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与阿特珠单抗+化疗或化疗+贝伐单抗相比,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显着提高,且具有过去接受过EGFR靶向治疗仍可受益于四药联合治疗。详情请点击:改变天空!突变阳性肺癌患者不要错过PD-1治疗,靶向联合免疫可增强抗癌疗效!
2、联合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
以往已有多项第一代EGFR-TKI研究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称为A+T方案,其疗效已被日本两项临床试验(研究和研究)证实。
在 2019 年 ASCO 大会上发布的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的研究也证实,该方案可以延长晚期 EGFR 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3、肺癌脑转移
具有 EGFR 突变的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更高,试验中大约 20% 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 CNS(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研究表明,奥希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软脑膜转移患者中显示出非常有希望的效果。同时,双剂量奥希替尼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控。但纳入研究的患者是第一个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目前尚无研究证明标准剂量80mg治疗脑部进展可以克服脑部进展。
4、新靶点,新药
JNJ-372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可同时靶向EGFR和MET蛋白。
2019年,ASCO报道了一项针对EGFR和MET突变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了108例治疗后EGFR突变晚期(包括敏感突变、外显子20插入突变和其他罕见突变)的患者。用 JNJ-372 治疗的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58例奥希替尼耐药患者中有16例达到部分缓解,总体缓解率为28%(16例部分缓解患者中:8个突变,3个MET扩增,5个其他)。
HER3几乎在所有肿瘤中都有表达,U3-1402的疗效已在具有多种EGFR-TKI耐药机制的患者中观察到,包括EGFR、MET扩增、HER2突变、BRAF融合和突变。 U3-1402是一种靶向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会议上公布了 U3-1402 的 I 期研究结果。在入组的 56 名患者中,51 名接受了铂类化疗,49 名接受了奥希替尼。接受U3-1402治疗后,中位治疗时间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资料显示,总有效率25%,疾病控制率达70%。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