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康旅!
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药物。除了这两种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最近也出现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让我们看看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
索拉非尼是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但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毒性反应。由于肝细胞癌血管丰富,靶向血管生成的药物被提上日程。最近来自中国的荟萃分析显示贝伐单抗埃罗替尼对肝细胞癌有效。这项荟萃分析最近发表在《BMC Cancer》。
这项分析包括8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并评估了贝伐单抗(一种VEGF抑制剂)和厄洛替尼(一种下调VEGF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癌细胞治疗中的疗效,尤其是在索拉非尼难治性患者中。荟萃分析涉及342名患者,评估了一系列疗效和安全性相关指标。
结果显示,16周的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12.6% (95% CI 6.3%-19.0%)、54.5% (48.9%-66.8%)和50.2% (38.2%-38.2%)
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移性结直肠癌
由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因此有必要维持化疗。目前使用的维持方案是氟嘧啶、贝伐单抗以及氟嘧啶和贝伐单抗的组合。贝伐单抗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的新组合在临床前试验中显示出协同作用,并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显著提高了总生存期(风险比为0.78;95%置信区间0.66-0.93;P=0.006)和无进展生存期(危险比为0.79;95%置信区间0.68-0.92;p=0.002).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组出现明显较多的3级皮疹、腹泻、全身感染和乏力,且可控可逆
根据目前的证据,在贝伐单抗中加入厄洛替尼作为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mCRC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且毒性增加但可控。在合理选择目标人群的前提下,应作为这些患者的治疗选择。
厄洛替尼药物详情
免责声明: 本站关于疾病和药品的介绍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
微信扫码◀
免费咨询电话
帕纳替尼(Ponatinib)是阿瑞雅德(Ariad)开发的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商品名为Iclusig。其经过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
伏立康唑属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美国感染疾病协会( IDSA) 2016年最新更新的指南中将伏立康唑作为侵袭性曲霉菌、...
瑞戈非尼/瑞格非尼(Regorafenib)是VEGFR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是第一个证实的对生存有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特异性与多个酪氨酸激酶...
商品名:Lynparza(利普卓) 通用名:olaparib(奥拉帕尼/奥拉帕利) 靶点:PARP 原研厂家:阿斯利康 规格:150/100mg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6年WHO分类标准将髓母细胞瘤分为三个亚型,即WNT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