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吉康旅-查疾病_找药品_临床招募_基因检测健康科普的医疗资讯官方平台

400-008-1867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问答

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治疗最新指南)

发布日期:2022-01-25 浏览次数:319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

1.手术治疗

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肿瘤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

(1)明确病理诊断。

(2)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

(3)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

(4)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

(5)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2.放疗

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有尝试瘤(腔)内131I或125I近距离放疗等新的放疗措施,疗效及相应的副损伤等尚待进一步探索。

3.脑胶质瘤X、Y刀

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

4.化疗

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替莫唑胺、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不高。有尝试瘤(腔)内间质化疗、经动脉选择性区域灌注化疗以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等,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脑胶质瘤一般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的,一般胶质细胞瘤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可以进行综合性治疗,D阻分联合中药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一起,疗效更好。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分几种

1990.WHO将胶质瘤进行分类

星形细胞的肿瘤

1. 星形细胞瘤

2.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3. 胶母细胞瘤

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5.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混合性胶质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

1.脉络丛乳头状瘤

2.脉络丛癌

少枝胶质细胞的肿瘤

1少枝胶质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

1.星形母细胞瘤

2.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3.大脑胶质瘤病

室管膜性肿瘤

1. 室管膜瘤

2. 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3. 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4. 室管膜下瘤

松果体肿瘤

1.松果体细胞瘤

2.松果体母细胞瘤

3.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

胚胎性肿瘤

1.髓上皮瘤

2.神经母细胞瘤

3.室管膜母细胞瘤

4.视网膜母细胞瘤

5.髓母细胞瘤

神经元胶质细胞瘤

1.神经节细胞瘤

2.神经节胶质瘤

3.间变性(恶性)神经节胶质瘤

4.中枢神经细胞瘤

5.嗅神经母细胞瘤1.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左右。病理分型为Ⅰ级(星形细胞瘤),Ⅱ级(星形母细胞瘤),Ⅲ~Ⅳ级(多形胶母细胞瘤)。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起病缓慢,肿瘤在CT及MR的表现多为实性或囊性,边界不清,肿瘤实性部分或囊性结节均可强化。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不同进行性地出现相应的症状,并最后出现颅高压的症状。Ⅲ~Ⅳ级的多形胶母细胞瘤起病快速,为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多生长于大脑半球,因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中心可有多处坏死及出血,CT及MR均明显强化。周围可伴大片脑组织的水肿。

1.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40%左右。病理分型为Ⅰ级(星形细胞瘤),Ⅱ级(星形母细胞瘤),Ⅲ~Ⅳ级(多形胶母细胞瘤)。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起病缓慢,肿瘤在CT及MR的表现多为实性或囊性,边界不清,肿瘤实性部分或囊性结节均可强化。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不同进行性地出现相应的症状,并最后出现颅高压的症状。Ⅲ~Ⅳ级的多形胶母细胞瘤起病快速,为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多生长于大脑半球,因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中心可有多处坏死及出血,CT及MR均明显强化。周围可伴大片脑组织的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