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吉康旅-查疾病_找药品_临床招募_基因检测健康科普的医疗资讯官方平台

400-008-1867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问答

伏立康唑不良反应处理,伏立康唑 不良反应

发布日期:2022-07-28 浏览次数:206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和预防侵袭性真菌严重感染(IFIS)。伏立康唑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也很很常见,比如中枢神经损伤、肝毒性、视觉损伤等。一些独立的研究发现,伏立康唑的血浆谷浓度(Cmin)与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如肝毒性和幻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而临床中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预防和减低不良反应。

  药物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表明:在采用伏立康唑治疗为侵袭性真菌(IFI)感染者,当血浆Cmin值在1.5~4.0mg/L时,伏立康唑的应答率在80%以上,而发生严重肝毒性(3-4级)低于20%。表明临床实践中可通过调整血药浓度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基因型指导治疗方案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CYP2C19基因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是重要影响。故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者探索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伏立康唑代谢的关系。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谷浓度和CYP2C19基因型存在显著相关性,CYP2C19慢代谢型(PM)最高,中间代谢型(IM)次之,快代谢(EM)及超快代谢(UM)型最低。在校正伏立康唑代谢产物(CN)后结果依然如此。随着CYP2C19和伏立康唑代谢研究不断深入,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发布伏立康唑的精准用药指南: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CFDA

  CYP2C19 快代谢型(EM)与慢代谢型(PM)个体间伏立康唑的血液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M个体在应用常规剂量药物时可能出现毒副反减少,建议减少用药剂量;EM和中间代谢型(IM)个体可给予常规剂量。在常规剂量治疗时,若EM个体出现毒副反应或PM疗效不佳,均应考虑更换药物。FDA批准的药物说明书中指出应用伏立康唑前需检测CYP2C19基因型,以确保用药安全。

  总结

  伏立康唑主要通过CYP2C19进行代谢,而CYP2C19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主要原因CYP2C19基因变异所致。大量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型是影响伏立康唑代谢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CYP2C19的遗传变异,制定伏立康唑深部真菌感染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向,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实现量体裁也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模式。如有需要,请咨询海外医疗医学顾问: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伏立康唑